朋友,有没有想过一个魔幻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明明在玩一个手机游戏,却要费尽心机,把它搬到电脑上,用一个叫“模拟器”的玩意儿,假装自己在玩一个电脑游戏?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你买了一辆兰博基尼,但因为小区门口的减速带太高,你每天只能推着它去上班。
荒诞。
但更荒诞的是,这种“正确的荒诞”正在成为一种主流。你看,关于《代号:Ultraman》这游戏,现在网上最多的攻略不是教你怎么配招,不是教你怎么连段,而是手把手教你怎么在电脑上装模拟器。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用脚投票,早就把答案写脸上了——搓玻璃,已经不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了。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我们来捋一捋这个逻辑链条,你会发现它骚气得堪比午夜十二点钟的烧烤摊。
第一,为什么我们,尤其是动作游戏的受众,会本能地排斥“搓玻璃”?
很简单,因为人类的手指不是为这个设计的。手机屏幕,本质上是一块反馈为零的光滑平面,你所有的操作都基于肌肉记忆和视觉补偿。什么叫视觉补偿?就是你眼睛得一直盯着你那根不听使唤的大拇指,确保它没有从虚拟摇杆上滑出去,滑到技能键上,或者更惨,滑到“充值”按钮上。
这就导致了一个核心矛盾:需要精细操作的游戏,和提供粗糙操作的平台,打起来了。
这就好比你让一个外科医生用KFC的全家桶炸鸡去做心脏搭桥手术,理论上都是蛋白质,但实践起来,病人直接就成了下一次全家桶的原材料。
(插一句,我至今都认为,任何需要虚拟摇杆+三个以上技能键的动作手游,都是对人类手指的恶意揣测)。
而模拟器,就是玩家自发寻找的“手术刀”。它把键盘鼠标这种经历了数十年人体工学优化的、拥有清晰物理反馈的工具,嫁接到了一个先天残疾的游戏身上。
我们不是在升级体验,我们是在给游戏治病。这是义诊,是人道主义关怀。
第二,既然问题这么明显,为什么厂商们还要前仆后继地在手机上做“高难度动作游戏”?
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搞钱。
一个游戏,如果做成PC端或者主机端,它的开发周期、成本、审核流程,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玩家们已经被惯坏了,他们要求买断制,要求内容量,要求你不能有太多内购。这是一条艰难的路,是硬核狠人才能走的路。
但手游不一样。手游的逻辑,是互联网产品的逻辑,是流量的逻辑。
我只要拿到一个国民级的IP,比如奥特曼,这就自带了第一波流量。然后我套上一个成熟的、经过市场验证的、以PVP为核心的动作游戏框架,再把付费点,比如角色、皮肤、装备、技能,全部打散,塞进一个设计精巧的抽卡系统里。
你看,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就诞生了。
至于操作?操作不重要。甚至,操作“不友好”本身,也是逼你氪金的一环。你操作不好,打不过别人,是不是因为你的角色不够强?你的装备不够好?来,少年,点一下这个闪着金光的“648”按钮,迪迦的光,会瞬间照耀你那被吊打的灵魂。
他们用脚做操作,用心做付费。
这套路,他们玩得太明白了。他们知道,你骂归骂,但当你看到童年男神赛罗奥特曼以一个帅气的姿势出现在卡池里时,你身体里那该死的DNA还是会让你忍不住伸出罪恶的手。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所以,用模拟器玩《代号:Ultraman》这种游戏,本质上是一种赛博对抗。
厂商用IP当诱饵,用手机的便利性当入口,想让我们在那个小小的、操作蹩脚的玻璃屏幕上,一边被虐,一边充钱。
而玩家呢?玩家说,不。
我可以玩你的游戏,我可以为你童年的情怀买单,但我拒绝接受你那套“搓玻璃”的PUA。我要用键盘的敲击感,找回一个动作游戏最原始的尊严。我要用鼠标的精准点击,告诉你们什么才叫真正的“指哪打哪”。
这是一种宣言,一种“我可以被你骗钱,但不能被你侮辱智商”的宣言。
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它反映了一个游戏圈的终极撕裂——我们对游戏内容的渴望,和厂商对商业变现的渴望,永远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
当厂商懒得去填平这条鸿沟的时候,玩家就会自己动手,用模拟器这种“外挂级”的工具,强行在鸿沟上搭一座桥。
所以,你看懂了吗?那些教你怎么用MuMu模拟器,怎么设置键位,怎么开高帧率的教程,它们根本不是在教你怎么玩游戏。
它们是在教你怎么“反抗”。
它们在告诉你,如何从一个被厂商设计好的、处处掣肘的“消费陷阱”里,抠出来一点点属于玩家自己的、纯粹的“游戏乐趣”。
这乐趣可能微不足道,可能只是让你在PVP里多打出一套连招,可能只是让你在刷图时手指头能轻松一点。但就是这一点点乐趣,构成了我们这些老韭菜……不,老玩家,最后的倔强。
所以,当一个顶着奥特曼这种光之巨人IP的游戏,最终需要靠PC模拟器来获得“正常”体验时——
这本身,就是对“光”最大的讽刺。
我们用电脑模拟手机,到底是在玩游戏,还是在玩这个光怪陆离的游戏圈本身?
谁知道呢……
也许,当我们熟练地打开模拟器,把一个又一个手游图标拖进去的时候,我们本身,也成了这个荒诞故事的一部分。我们用自己的行动,默许了这种畸形的存在,并亲手为它续上了命。
毕竟,谁不想在高清大屏上,看着自己的童年英雄,用一套丝滑的连招,把对手打得稀巴烂呢?
哪怕这一切,都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幻梦。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