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9年,刚刚登基不久的大唐皇宫,气氛压抑得可怕。
那个刚刚用一场血腥政变,从兄弟手中夺下皇位的铁血帝王,李世民,竟然一连三天没有上朝。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死了。他对着一份死亡名单,哭得像个被抢了心爱玩具的孩子,反复念叨着一句话:“辅佐我的人很多,但只有杜如晦,最懂我的心啊!”
能让李世民这样“崩溃”的男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就是杜如晦,一个名字听起来文绉绉,手段却狠辣精准到让所有敌人胆寒的男人。
想知道他有多牛?时间得倒回十几年前。
那时候,李渊刚在太原起兵,19岁的李世民,就像一个刚刚拿到天使轮融资的创业公司CEO,满世界地招揽技术大牛。当时还在隋朝当个小官的杜如晦,敏锐地嗅到了机会,果断跳槽,前来面试。
面试官,就是秦王李世民。他问了一个所有创业者都会问的终极问题:“天下大乱,我们这个盘子,该怎么玩?”
杜如晦没有长篇大论,只说了九个字:“取关中,固根本,徐图天下。”
就这九个字,石破天惊!什么意思?就是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先拿下关中这块宝地,把自己的大本营建得固若金汤,然后再一步步蚕食天下。这在当时简直是降维打击级别的战略规划,直接给李世民团队点亮了导航,规划好了从0到1的上市路线图。
李世民当场一拍大腿:“你,就是我的张良!”
但光有战略还不够,关键时刻,你得敢下注,敢梭哈。很快,决定大唐命运的时刻就到了。
公元626年,秦王府上空阴云密布。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太子联合齐王李元吉,处处下死手,李世民被逼到了悬崖边上。是坐以待毙,还是放手一搏?李世民犹豫了。
毕竟,要杀的是亲兄弟,要逼的是亲爹,这在讲究孝道和伦理的古代,干成了也是一辈子的污点,是要被后世史官戳着脊梁骨骂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杜如晦出手了。他联合房玄龄,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总编剧”和“顶级操盘手”。当时,房玄龄被李渊调离秦王府,为了秘密见面,他甚至玩起了cosplay,穿着一身道士服潜入秦王府。是杜如晦,一把扯掉了他的伪装,厉声喝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装!大王心意已决,就等我们拿出个章程,你再不进去,我们都得完蛋!”
正是杜如晦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果决,彻底打消了李世民最后一丝犹豫。可以说,没有杜如晦在背后这关键一推,就没有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也就没有后来的千古一帝唐太宗。
赌赢了,李世民坐上了龙椅。但所有人都知道,打天下和治天下,完全是两码事。一个庞大的帝国,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怎么让它高效运转起来?
杜如晦摇身一变,又成了大唐制度的“总设计师”。他干了几件影响后世千年的大事。
以前选官,看的是出身,是关系。杜如晦说,不行,得看本事。于是,他和房玄龄一起,大大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典章,给无数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登天的路。
国家法律乱糟糟?他主持修订《贞观律》,删繁就简,把很多残酷的刑罚都给废了,让大唐的法律变得清晰又人性化。
军队制度不完善?他改革府兵制,让士兵平时是农民,战时是军人,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李世民曾这样评价他:“杜如晦处理政务,就像高手吹笛子,他只是按住了几个关键的孔,看似轻松,但所有美妙的音律,都因此而生。”
在当时的朝堂上,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公认的黄金搭档。房玄龄脑子活,鬼点子多,能一口气拿出ABCDE五个方案,个个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但问题来了,选哪个?连李世民都头大。这时候,就必须杜如晦出场了。他总能在最复杂的局面里,一眼看穿本质,然后冷静地说:“就选C。”事后证明,他的选择总是对的。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成语——“房谋杜断”。
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位国之栋梁,老天爷却只给了他46年的时间。
杜如晦病重时,李世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天派好几波太监去问候。听说他病情稍微好点,就高兴得不得了;听说他病情加重,就愁得吃不下饭。在杜如晦弥留之际,李世民甚至打破常规,派太子李承乾亲自去探望,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的悲痛达到了顶点。他下令追赠司空,谥号“成”,这是文臣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之一。他还亲自为杜如晦撰写碑文,对于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这是表达哀思的最高形式。更绝的是,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城阳公主,许配给杜如晦的次子杜荷。这不仅仅是联姻,这是在告诉全天下,杜家,就是我李家的自己人,这份恩情,朕要延续到下一代!
关于杜如晦的死因,正史记载是积劳成疾,死于肺病。但野史中,却留下了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说法——他可能死于服用丹药。
这玩意儿听着玄乎,但在唐朝,可是上至皇帝下至达官贵人都疯狂追捧的“神药”。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长生不老仙丹”,主要成分是什么?是汞,是铅,是剧毒的重金属!李世民自己晚年也深陷其中,最终也可能因此而早逝。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一个集体悲剧。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杜如晦的死,就更添了一份荒诞和悲凉。
杜如晦这个名字,可能没有魏征那么会“抬杠”出名,也不如房玄龄那样家喻户晓。他就像一个沉默的程序员,在幕后为大唐帝国写下了最稳定、最高效的底层代码。
他用九个字,定下了开国战略;用一场政变,扶持了一代明君;又用一套制度,奠定了百年盛世的基石。
难怪李世民会对着他的灵柩,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肺腑之言:“贞观之前,他随我平定天下;贞观之后,他为我治理天下。要论功劳,杜如晦,当居第一!”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