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
2025年7月5日19:30,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将在南京奥体中心拉开帷幕,南京队将迎战被誉为“经济一哥”的苏州队。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地方联赛对决,却因背后错综复杂的城市关系、丰富的地域话语体系以及网友们的“爆梗”创意,在比赛尚未开打前便冲上了热搜榜,成为了江苏夏季最具代表性的“集体身份大戏”。
江苏人自嘲“散装”——南北差异显著,彼此不服气。苏锡常地区总看不起苏北,而苏北人则调侃南方人娇气。南京虽为省会,却早被戏称为“徽京”;经济强市苏州则被吐槽“没有机场、没有苏A牌照”。此次“苏超”赛事恰好成了全省13座城市“嘴炮”大赛的舞台,俨然一场地域文化与语言幽默的集体狂欢。
南京与苏州的对决更是这场“嘴仗”的重头戏。南京奥体地铁站内,灯箱上赫然写着:
“和气生财,踢苏州不算”
“输谁都可以,绝不能输苏州”
展开剩余74%“和南哥打,让你变成‘力州’”
字里行间虽表面平静,却暗藏锋芒,营造出既紧张又诙谐的氛围。
苏州人自然不会示弱,商圈大屏幕上的回应直指南京痛处:
“南哥,输球没关系,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
一句双关语击中了南京被戏称“徽京”的敏感点,引发南京网友的猛烈反击。更有苏州网友戏言:“输了就把昆山划过去。”这不仅是一场地铁广告牌上的创意较量,更是一场线上线下交织的文化战争。
不仅如此,江苏13个城市齐齐加入这场“文案战”,从无锡到徐州,从淮安到连云港,纷纷将自嘲、自黑和自夸融入“苏超”造势中:
常州调侃:“再输一场,‘常’就变‘丨’州”
连云港玩梗:“苏G来了,G点不远”
南通喊话:“启东中学状元附体”
泰州自嘲:“动物园没熊猫,有染色松狮”
扬州挖苦泰州:“本是我扬州府属地”
徐州亮出底牌:“帝王之乡上线刘邦BUFF”
这种全民参与的高度表达,不仅让赛事在地方圈层内火爆,也实现了“全国出圈”的效果。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用方言rap、地图梗、城市介绍等形式热情参与。淮安的大妈用淮普方言评论:“苏州这脚,踢得忒灵咧!”镇江网友留言:“要是输给常州,我这醋就白泡了!”泰州网友则用假熊猫表情包自嘲:“我们还有黄桥烧饼!”这种“轻量级的地域文化参与”成为了自我认同和集体幽默的释放窗口。
“苏超”火爆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比赛本身。它实际上是一场全新的城市文化共创样本,打破了传统体育赛事的受众壁垒,将普通市民、方言文化、地域情绪与轻松参与感融合成一种“社交游戏型赛事”。这证明了:
- 地方城市不必依赖巨额资本,也能制造高热度公共事件;
- 地域自黑非撕裂,而是表达认同与幽默的试金石;
- 城市IP的塑造,不靠口号,而靠千千万万“梗”的生动传播。
这场由“苏超”引发的梗战,实际上是一次“轻量级的城市竞争表达”。它既不靠资源优势,也不靠行政推动,而是通过文化生产和社交互动实现。这样去中心化的文化参与,正是社交媒体时代崛起的叙事方式。用户不只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和内容创造者。
下一步,是否会有“川超”或“鲁超”接棒?“粤超”能否承接这份火热?“湘赣大战”又会玩出怎样的新花样?令人惊喜的是,突破圈层的不再仅是职业球队,而可能是一群“地铁文案编辑 网友表情包制造机”。
这场尚未开赛便火爆全网的“苏超”,不只是场球赛,更是散装江苏人年度语言盛宴,是城市IP文化的一场无声较量。输赢早已次要,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能够笑着,真正认识彼此。
发布于:四川省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