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分析及新城控股战略调整路径,其住宅开发业务(以下简称“住开”)对业绩的拖累预计将在2026-2027年逐步消除,具体时间表及关键驱动因素如下:
一、存货出清时间线:2026年存货规模或降至200亿以下1. 当前存货规模与去化节奏 • 2024年末存货约900亿,其中已售未结约1251万㎡,在建未售约1100万㎡。 • 2025年目标:通过竣工交付、工抵房去化及核心城市项目促销,存货预计减少至600-700亿。 • 2026年目标:剩余存货聚焦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地段,通过轻资产代建或合作开发模式,存货规模或压缩至200-300亿。2. 去化保障措施 • 聚焦核心城市:2024年起仅保留一二线城市及强三线(如杭州、苏州、成都)项目,三四线土储占比从60%降至40%以下。 • 合作开发与代建:引入国企合作方分摊风险,代建收入覆盖部分成本(如2024年代建收入占比提升至15%)。 • 政策支持:参与政府“保交楼”专项借款,加速竣工交付以回笼资金。二、盈利拐点判断:2026年新城控股住开业务或实现盈亏平衡1. 成本与定价优化 • 融资成本下降:2024年有息负债利率降至5.92%,2026年目标进一步压降至4%以下,财务费用减少约10亿元。 • 毛利率修复:核心城市项目毛利率回升至5%-8%(2024年为-2%),单项目亏损收窄。2. 计提风险出清 • 存货减值高峰已过:2021-2024年累计计提坏账202亿元,2025年后仅剩少量三四线项目需计提,年计提额降至10亿以内。3. 现金流覆盖能力 • 销售回款覆盖建安成本:2026年预计年销售额恢复至400-500亿元,建安支出控制在200亿以内,经营性现金流实现净流入。三、战略转型加速拖累剥离1. 资源倾斜至商业运营 • 吾悦广场贡献提升:2025年租金收入预计达140-160亿元,毛利占比超50%,成为利润核心来源。 • 资本运作支持:商业地产REITs发行(如2024年发行规模超200亿元),释放存量资产价值,反哺住开业务退出。2. 管理层战略聚焦 • 停止盲目扩张:2021年起暂停三四线拿地,2024年新拿地支出归零,避免新增亏损源。 • 轻资产转型:代建、商管输出等轻资产业务占比提升至30%,降低重资产依赖。四、风险情景与时间表修正1. 乐观情景(2025年提前扭亏) • 若核心城市房价企稳回升,存货去化加速(如月销超30亿元),住开业务可能在2025年末实现单季度盈利。2. 悲观情景(延迟至2028年) • 若三四线市场持续低迷,存货去化周期拉长至5年以上,或需通过资产折价转让加速出清,拖累周期延长。五、结论:2026年为关键转折年综合存货消化、成本优化及战略转型进程,2026年住开业务有望完成历史包袱出清,对集团净利润的拖累降至±5亿元以内,2027年后或转为中性或小幅正向贡献。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节点:• 2025年Q4:存货规模是否降至500亿以下;• 2026年H1:核心城市项目去化率是否达60%;• 2026年年报:住开业务毛利率是否转正。
展开剩余1%发布于:山西省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