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71届北约年会上,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说出了一番让全世界都惊掉下巴的话。
吕特竟然在国际舞台上豪气冲天地宣称,要是中国决定动用武力解决台海问题,那中国很可能会“逼迫”俄罗斯对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发动迅速袭击,这样一来,西方它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
这套天马行空的逻辑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难不成西方世界自从俄乌冲突之后就真的变笨了,连基本的局势判断都搞不明白吗?
一、 西方陷入战斗焦虑
从2022年2月俄乌冲突一开始,西方各国就纷纷站队乌克兰,给了不少军事和经济上的帮忙。
尽管战争已经打了快两年,局势依旧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乌克兰军队虽然在战术上有一些突破,但西方国家却遇到越来越多的难题。
欧洲曾经遭遇能源危机和经济下滑,美利坚也得面对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以及政治上的分裂局势。
战争拖得久了,经济损失也逐渐浮出水面,民众对这场战事的支持慢慢减退。美国和欧洲这边,开始的在援助军事和应对国内政治压力之间左右为难了。
就在这个时候,吕特关于中俄的那些话,不管从逻辑还是实际情况来看,都显得挺荒诞的。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虽然两边有着紧密的战略合作,但说他们之间有“主仆”关系,那就有点儿不靠谱了。
中国要的可是俄罗斯做伙伴,而不是像奴仆一样依附,这关系不仅仅局限在军事合作上,更多的是在经济、能源啥的地方互相帮衬着。吕特把两国关系说成“上级吩咐下级”那就明显太幼稚了吧。
作为全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当然不会轻易挑起欧洲那边的战事。毕竟,任何一场战争对中国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负担呀。
而且说到中国,一直都是坚持和平发展路线,注重全球经济一体化,根本不靠打仗来搞事情。吕特提的“中俄联合威胁”,其实也就是西方自己为了促进军备增长和巩固联盟的一种心理策略罢了。
二、北约实际上在为美国铺路
北约最大的目的,基本上就是为了应付外来的威胁。不过,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北约的存在感也逐渐变得没有那么必要了。为了保持自身的军事存在感,它们不得不不断寻找“新敌人”,也算是自己锦上添花吧。
俄罗斯的崛起给北约带来了一个天然的“对手”,但光靠这个够不着热闹。于是,北约开始把眼光转向中国,试图把中俄两国绑在一起,搞出一个超级“反派”,还不停地扩大这个威胁的影响力,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吕特的发言,正是这一策略最新的表现。通过刻画中俄合作的令人担忧的画面,让欧洲各国觉得,若不在美国的带领下共同面对,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强大敌人。
这一招让各国在心理压力山大,结果也就为北约增加军备提供了不少助攻。
不过说到底,这个“制造恐惧”的招数,也曝光了北约在真遇到危机时的那份脆弱。
今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的战机和无人机经常飞入北约成员国的领土上。10月中旬,更是一口气派出了三架米格-31战机,飞得挺远,进入北约国家内地长达12分钟。
甚至泽连斯基都忍不住出来骂北约,说他们反应太“软弱得很”。不过,吕特的想法可跟他不一样,他觉得,除非俄军的飞机对北约造成了“直接威胁”,否则就算侵犯了北约的领空,北约也不会主动还击把它击落。这种态度在他看来,反映了北约的“强大”。
很明显,北约的实力并不像外头传得那么厉害,反而更像是个外表强大内里空虚的组织。遇到真正的军事挑衅时,它们可不敢轻易行动,怕一不小心把局势搞得更糟。
北约和欧洲人的这种集体的被害妄想,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场大规模的认知战,最终的目的就是帮美西方打开军备扩充的通道。
他们不断放大中俄带来的威胁,使得欧洲国家心甘情愿花大把的钱买美国的武器,以确保自身的防务安全。这样一来,美国就可以高枕无忧,全力推进重返亚太的策略,腾出更多精力去布局其他方面。
三、中俄关系的现实
从中国角度出发,吕特的讲话就显得有些荒谬。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虽然关系亲密,但也不像吕特想象的那么紧密。
两国之间的合作,主要还是依靠各自的国家利益在推动,中国绝不会用战争来逼俄罗斯做出不理智的选择。相反,中国的外交一直都是以和平和合作为核心,打仗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招。
更别说,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联盟,也不代表中国可以在所有事情上左右俄罗斯的决策。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始终有自己的外交方式和策略。
一直以来,中国从未暗示过俄罗斯需要为中国的目标而发动战争。实际上,中国一直强调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处理分歧,而不是靠武力来实现自身的目的。
吕特总是强调中俄联合的威胁,明显是在为自己的军备扩充找借口。借助制造一个虚假的敌人,北约就能争取更多的军事资源,为加强自身的战略布局打下基础。
可是,这种策略不仅与中俄之间的实际关系不符,还显得挺不聪明。中国的快速崛起,是靠和平共处和发展壮大,而不是靠冲突和对抗。北约要是继续这么走偏,搞错战略,最终只会让世界的矛盾更加激烈。
博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